Friday 25 January 2013

原生家庭的发现

上了萨特尔家庭治疗模式已大约两年了,现在才发现其实对自己的原生家庭还不了解哦!

在今天上课才发现原生家庭其实影响自己蛮深的,不论是人际关系,压力模式,思考模式,人格特质等,都是从原生家庭学习回来的。

那是一个很感恩的发现,发现自己的的“生命血统”来自于我的家庭与生命经验,那是美妙的。这也证明我与家庭的连结,虽然我是个体,却来自家庭的因缘,与群体的祝福。

生命经历而营造了现在的我!

童年被外婆宠爱的经历:

那是一个被爱的经历,是美好的。即便遇见种种挫折,也能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童年寄养在二伯母家:

1. 那是一个女权的小社会,没有一个很好的男性学习楷模,而自身倾向有女性化的特质。
2. 对环境抽离而缺少参与感。我和姐姐们被安放在一个小天地,相依为命。

在爸爸身上的学习
1. 随性  VS 没有规律,懒散
2. 享乐主义
3. 幽默
4. 关怀
5. 自由
6. 爱现 + 口才好
7. 不想要承担(Commitment)


在妈妈身上的学习
1. 对他人负责
2. 爱但不愿靠近
3. 关怀
4. 享乐主义
5. 为自己负责 - 我可以再和母亲学习的。
6. 坚韧

在父母关系的学习
1. 爱但不愿承担
2. 爱是有韧力,是美好的(父母吵架这么多年,都还在一起)


家庭与社会的学习
1. 活在自己的世界,不会在意他人的需要,或参与他人的世界。
2. 向往自由,不安定,却也渴望安定。
3. 不晓得如何与他人接触,会有焦虑不安全感,所以被动接触。(现在突破,其实没有想象中的不安与焦虑)

我要学习珍藏原生家庭给予我的宝藏,并放下一些已经不适合我的。

祝福自己


Thursday 17 January 2013

流浪~在流浪者之歌

总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期待好久的流浪者之歌的舞台剧,也尽力的对“宇宙”发出能有缘观看此舞台剧的讯息(吸引力法则),终于朋友意外的提供了免费的入场劵。

当观看回来时,很多朋友问我关于这舞台剧的内容或是心得,我的回答总是:看不懂,我真的看不懂,但这是一个很棒的舞台剧。

是啊!我从开始到结束,都看不明白这舞台剧,却因此舞台剧数度落泪。

在Life of Pi 和流浪者之歌,都回荡着同一把声音: 所有发生本来如是,不需刻意赋予意义,只需“在”。

所以,在流浪者之歌,即使身边伙伴知道当中的内容,我允许自己在未知中,去看,去听,去感受,即便不懂,也允许。也因为不懂,允许自身在如此的当下。

看着舞者在挣扎、旋转、回荡和拉扯, 看见宁静的法师(佛陀)的安住,经历着舞者勾画的“圆”。

就算Gautama也好,就算Siddhartha也好,也在凡尘中的流,如此的流动。
他们本来无二,是因缘的展现而呈现之面貌。
或是挣扎、或是拉扯、或是和好、或是祥和,都本来合一。

或许在这舞台剧中,我看见了自己的Gautama,我遇见了自己的Siddhartha!也显得不这么重要!

只有去流浪吧!才能 经历Siddhartha的舍弃,才能 领悟Gautama的洞察!
只有去流浪吧!才能 去脱落,脱落对自己的“附加”,脱落对自己的“拥有”,才能去重新认识坦荡的自己!

只有去流浪吧!才能穿梭在人间的情感,去窥视人性,才能触摸人心!

也只有去流浪吧!才能纯粹听见人间的声音,才能如实的 凝视人间的矛盾!

如果需要为“流浪者之歌”赋予意义,我想它是一个镜子般的河流,如实地映照着我内在欲望与宁静的相连、如实地映照我的挣脱与坦然、也如实地反映着我的留恋与不甘、我的空荡与抓取。这个河流也在一直流动着、变化着;缓缓地,去诉说我生命;团团转地,荡漾着我对生命的疑惑。

这河流似乎不一,也其实无二,因为是我生命的共同,也是生命的延续。


看完了舞台剧,我好想去流浪!也好想去静坐!也让我回想起第一次在丁加如流浪的经验,那是很漂亮的经验!

以下是我搜寻到很喜欢的文字:

《如是我聞。
不旅行的人絕無快樂,羅希塔!活在人的社會,最善良的好人也會變成罪人……
 流浪者的雙足宛如鮮花,他的靈魂成長,修得正果;浪跡天涯的疲憊洗去他的罪惡。
  那麼,流浪去吧!

他的福份跟他一起作息,跟他一起站立,睡眠,如影隨身和他一起移動。
那麼,還是流浪去吧!》

  — 大神梵天曉諭一個名叫羅希塔的青年,摘自婆羅門書

愿我继续流浪,在人间流浪!在流浪中找到安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