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30 August 2013

混乱中 学习看清

在混乱中,虽然无法让自己有确定的位置和状态,却让我在漩涡中看清自己的一些部分。


1. 自己在辅导历程中(特别是在家庭辅导),重复着自己在人际的应对姿态,希望自己能“面面俱到”,美其名照顾他人的感受,其实是以照顾到别人感受的方式来稳定自己的安全感。 原来我的人际安全感建立在:“安抚”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直到对方的感受想法是可以在我的预测范围。    思索着我为这样的模式付出了多少代价。。。

2. 自己在辅导历程,一直想找一个"确定": 确定我做的对还是错、确定我是否连接到主角。“确定”与“核对”的差别是 “确定”是带有不安全感并想得到肯定与确认,而“核对”是以多了解对方出发,“ 确定” 对我而言是重要的,我似乎以“确定”为根据而生活。 但世界本身就是很多模糊暧昧,我是否能允许如此的情况。这“确定”也反映了我内在获取肯定的框架,那框架是来自对错和规条的,而不是肯定 独特而美好的我。 思索着框架是否适用。。。

3. 自己是很不实际的。很多这样情绪的回荡是停留在想法和情绪,而不是在当下的行动。所以回到当下,似乎就能找到存在感了。

4. 徘徊着应不应该、对不对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客观,尊重案主的选择),在辅导历程却没有了方向。自认为辅导历程特别是婚姻与家庭辅导,辅导员可以拥有并觉察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并适时的善用。而不是一味的允许和调整,适当信念阐述和善用观点的介入是可以打开新的可能

5. 所有历程最宝贵的不是谘商员做了什么,而是谘商员能放慢灵魂,在这过程中,听懂主角。懂得深刻,主角自身就能能转化与连接地更深刻。

6. 我不知道是谁最好,因为我可以让自己成为“爱”。

7. 想要改变的心,即便用心良苦,但却有限,因为只能在表面中治标。但如果愿意以一颗相信、爱和愿意懂得的心,不需要蓄意改变,或许转化经已开始。

8. 不要只专注在做了什么,而是专注在接触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和经历了什么

9. 不要只活在想象中,而是活在历程中

10. 面质是为了与主角觉察旧的模式,并能够觉察新模式的可能。 我自以为害怕破坏关系,而不面质,剥夺主角想要成长和改变的权利。

11. 对自己诚实,是觉察和消化框架最好的溶解剂。


张志伟  笔于
2013年8月31日
凌晨 12点19分
Desa Universiti

Monday 26 August 2013

助人者的自我修炼工作坊之 回荡与冲击

有幸成为杨蓓老师《助人者的自我修炼》工作坊的工作人员 ,感谢能被理事们允许 参与精彩的小组讨论与活动。

工作坊的第一天是以诚实和为何成为助人者为主题,震荡着参与者的思维。身为工作人员的我,也因为身份、内在、和工作分配的过程中,心里一直浪涛汹涌。第一天结束,夹带着学习与工作过程的冲击,愤怒与失落一直在心里来回翻滚。


第二天,老师环绕在‘我是谁’和疑惑VS 答案等等给予参与者生命摇晃。在“我是谁“的思索同时,自己在小组分享中却因感觉不被接纳而退缩。这退缩相对应着”我是谁“的课 题,产生强烈的冲突。冲突于 在探索我是谁的过程中,自己竟然 也不能允许”我是谁“。

第一天,自己在整理的过程,发现自己在 自由与"刑具"中来来回回。 当与人接触中,自己感觉不安全感和压力的时候,总会钻去”刑具“,尝试满足自以为别人的期待,努力去达到”对“与”错“的标准。这”刑具“让我活在恐惧中,误会自己是不能被接受的。以为只有满足他人,才是王道。如果说是刑具折磨我,倒不如说是我自愿钻进”刑具“里,让我能以此”刑具“求生存。

第二天的冲击,更是紊乱。我以为的”我是谁“,只不过是”期待我“和”理想经验我“出发,其实和真实的我相去甚远,真是讽刺!我种种自以为了解的”我“,是不过是以自己期待的,以为别人期待的,理想的,对与错的为框架,框着对自己的认识。我被这框架困住,还是我运用这框架困住了自己。我想,后者比较有可能性。

我”理想“的以为我可以完全没有框架,没有笼子,没有困住,但被隐形而更窄小的”理想“笼子困住而更痛苦。坦然地面对我还是需要框架,只是可以移动到更放松与自在的框架(或更适当地运用框架),并承认自己还在框架里,而且框架有框架的功能和好处。如此如实的承认,心里是松了口气和感动,感动于自己愿意承认自己真实的状态。这样兜了一圈,还是回去工作坊最原先的主题:对自己诚实

另一个画面在头脑浮现:自己是泄了气的气球。自己在不停地为自己灌入这么多”虚“的气,却在被探问”你是谁“的刺激下与工作坊的历程,被刺中了核心,气全泄了。自己原来不过是个”气球“。但自己是什么气球、什么材质、或许不是气球等,一无所知。”我到底是谁“,原来自身连角色我,性格我、特征我都还不了解呢!

也看见自己的”虚假“,因为真真实实地看见自己和自己的面具。这工作坊和身为工作人员的历程中,让我和面具之间有了距离,看见面具其实是被我抓得紧紧的,而也是我选择的。那个虚华的面具底下的我,会选择性的曝露,如果不够安全,会在面具底下躲地紧紧的,并且运用一些刑具自我批判和折磨。哈!自己是原来是这样子的哦!

在仔细观察,其实我还没有真实的认识这个自己。我总把学回来的名相把自己”标签“成一些性格或直接给予自己外相的答案,而不是在生活中细腻的发现和觉察自己,一个怎样的自己。

这"我是谁”,还有一些涟漪需要去咀嚼,反刍,再咀嚼。 而生命过程,去认识这个我,还需觉察、认识、再觉察、认识。那是一个漫长、循环并且趣味无穷的历程。也相信“我是谁”的疑情将会是一个推动发现与觉察自己的动力!


我是我,
有时候懦弱随和,
有时候勇敢鲁莽,

有时候愤怒自主,
有时候哀伤细腻,

有时候为了安全退缩,
有时候为了成长前进,

有时候自责督促,
有时候懒惰休闲,

有时候 文静审察,
有时候 调皮互动,

还有,还有,
很多矛盾的我,
有我喜欢的,有我不喜欢的,
这些都是我,
都是我重要的资源,
都是我可以去运用的宝藏,
所谓的矛盾,
也意味着拥有双向的能量。
既能互补,也能整合。

在细问“我是谁”,
好像总究找不到我是谁

哎呀!怎么没有答案呢?
好混乱啊!
悬疑着疑问,真难受啊!

问着问着,就让它悬疑着吧!
有没有答案,都不要紧!
沿途得到所谓答案,又要把它放下,
又何有真正的答案呢?
不急着找答案,
让疑情推动着省思自己和生命吧!


我到底是谁! 哈哈!还真不知道呢!


感恩杨蓓教授、感恩萨特尔全人发展协会、感恩参与者共构的能量、感恩自己。


张志伟
写于  Desa Universiti
2013年8月27日
凌晨 1点1分


Wednesday 14 August 2013

焦点解决谘商的实践者---洪莉竹老师

记得看到升学网写着洪莉竹老师的工作坊!
哇!第一个念头是《稻草变黄金》的作者竟然出现在马来西亚带工作坊!
在往下看,walau A! 才一百零吉!现在不报名还等什么时候?!!!(只公开予中学老师,需要校方推荐)
虽然已经结束在圣心中学和菩提独中的实习,但还是经历争取校方的推荐,感动的是圣心中学的伙伴给予我50零吉的折扣卷,而菩提独中成为了我的推荐单位。这两间服务的中学成就了我参与此工作坊的微妙因缘。真好!

带着满满地期待参与洪莉竹老师的工作坊。
看着洪莉竹老师带领工作坊,浓浓的感动回荡在心中,感动于老师如此的踏实、如此的用心考虑学员的需要而调整教学内容、贴近地连接每个参与者、也如斯的人性。完全打破了我对焦点解决谘商的传统印象。

在老师的身教上学了好多!看见老师在焦点解决的学习和在教学的态度,是贯彻焦点解决谘商的精神:相信人的能力、相信小改变价值大(相信人可以选择以小步骤和增加的方式更坚定地成长)、真诚踏实、尊重和理解人、坚定而开放等等。老师在工作坊、一而再、再而三地让我回到自己有能力的部分、踏实的部分、滋养的部分、也让我坚定起来,并相信自己(赋能)。案主何尝不是需要如此的历程呢?!!

缓缓地整理自己在洪莉竹老师身上与工作坊对焦点谘商的学习:

1. 寻找例外 

相信人是整体的,像太极似的有黑白两面,而黑中有白点,白中有黑点,蕴藏如此多的可能、经验与思维。案主会经常陷在黑里,而挣扎受苦。 谘商员是与案主共同发现其白色与正向的部分,从例外经验中找到新的可能和解决之道。

2. 人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案主是了解 自身问题的专家,也拥有足够的解决问题资源和能力,甚至懂得如何解决自身问题。案主才是了解与解决问题的专家,而谘商员只是建构 解决之道的专家。 谘商的过程是彼此共同建构新的可能与解决之道,合作是必然的。 焦点解决谘商是深信人的能力。

3. 探索假设

共同接触人内心的渴望与希望,也从希望/渴望的细节中发现小改变的可能。

4. 事出未必有因,解决问题不一定要找出问题的原因

自己总爱在谘商的过程中寻找原因,有时寻找原因的过程未必能协助案主,反而与案主共同陷进低落无助的能量。 带着希望,相信案主能过得更好,探索案主的正向能量,聚焦于案主解决与成长的可能。以增加的方式改变(觉察到自身的信念:只有问题解决了,我就会幸福。转换至 即便有问题,我也能幸福,而且从中学习。)

5. 建构新与正向的眼光看待人与事物

倾听人的渴望、期待、努力与资源,正向的看待人。相信”期待"能成为案主的方向,相信渴望、努力与资源能成为案主的动力。接触整体的人,去建构人渴望的解决之道。

焦点解决谘商深信事情是流动性,而人在世间的努力是具有正向价值的,所以事物“变好”、“维持”与“变糟“,都有其努力、知觉(心意)、与细节可以肯定与欣赏。
而所谓的”变糟“,往往是低于案主的期待,但其实有改变和努力发生。

6. 意义与经验是相互建构 

事件本身并不是聚焦的重点,而是其带给案主的意义与经验。谘商员带着尊重聆听案主赋予事件的意义与经验,并共同探索新的可能和例外,能更开阔的眼光看待、整理与解决有关事件

7. 经验的描述影响行动的选择

焦点重视经验描述与行动选择的循环和系统的变化。所以从小改变中连接新的循环 (关系问句),强化人在有关经验的知觉。

8. 同理不只是肯定与强化案主的感觉,而是表达对案主整体知觉的理解

焦点解决的同理不是聚焦在明白案主的感觉,如:我听到你在这事情上很难过。 而是以完整地方式表达同理,除了理解案主的感觉,更接触其努力、好意与期待。 如: 我听到你在这事情很挫折。虽然这事情发展不如预期,但我看见你却付出很多努力想要把事情弄好,为了让大家都被照顾到。

9. 赞美

赞美是人与人连接与彼此欣赏的流动。人在直接赞美、间接赞美和自我赞美中能找到自我与他人彼此欣赏、滋养与连接的能量。


此工作坊带给我好多丰富的学习,最令我触动的学习是,肯定自己的小改变,相信再微小的努力和改变,会变成新,美妙与正向的循环!

祝福 我能一步一脚印,踏实地看待自己、案主与生命。
愿我更相信生命!。

张志伟
写于 2013年8月15日
Sungai Dua Macd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