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的第一天是以诚实和为何成为助人者为主题,震荡着参与者的思维。身为工作人员的我,也因为身份、内在、和工作分配的过程中,心里一直浪涛汹涌。第一天结束,夹带着学习与工作过程的冲击,愤怒与失落一直在心里来回翻滚。
第一天,自己在整理的过程,发现自己在 自由与"刑具"中来来回回。 当与人接触中,自己感觉不安全感和压力的时候,总会钻去”刑具“,尝试满足自以为别人的期待,努力去达到”对“与”错“的标准。这”刑具“让我活在恐惧中,误会自己是不能被接受的。以为只有满足他人,才是王道。如果说是刑具折磨我,倒不如说是我自愿钻进”刑具“里,让我能以此”刑具“求生存。
第二天的冲击,更是紊乱。我以为的”我是谁“,只不过是”期待我“和”理想经验我“出发,其实和真实的我相去甚远,真是讽刺!我种种自以为了解的”我“,是不过是以自己期待的,以为别人期待的,理想的,对与错的为框架,框着对自己的认识。我被这框架困住,还是我运用这框架困住了自己。我想,后者比较有可能性。
我”理想“的以为我可以完全没有框架,没有笼子,没有困住,但被隐形而更窄小的”理想“笼子困住而更痛苦。坦然地面对我还是需要框架,只是可以移动到更放松与自在的框架(或更适当地运用框架),并承认自己还在框架里,而且框架有框架的功能和好处。如此如实的承认,心里是松了口气和感动,感动于自己愿意承认自己真实的状态。这样兜了一圈,还是回去工作坊最原先的主题:对自己诚实。
另一个画面在头脑浮现:自己是泄了气的气球。自己在不停地为自己灌入这么多”虚“的气,却在被探问”你是谁“的刺激下与工作坊的历程,被刺中了核心,气全泄了。自己原来不过是个”气球“。但自己是什么气球、什么材质、或许不是气球等,一无所知。”我到底是谁“,原来自身连角色我,性格我、特征我都还不了解呢!
也看见自己的”虚假“,因为真真实实地看见自己和自己的面具。这工作坊和身为工作人员的历程中,让我和面具之间有了距离,看见面具其实是被我抓得紧紧的,而也是我选择的。那个虚华的面具底下的我,会选择性的曝露,如果不够安全,会在面具底下躲地紧紧的,并且运用一些刑具自我批判和折磨。哈!自己是原来是这样子的哦!
在仔细观察,其实我还没有真实的认识这个自己。我总把学回来的名相把自己”标签“成一些性格或直接给予自己外相的答案,而不是在生活中细腻的发现和觉察自己,一个怎样的自己。
这"我是谁”,还有一些涟漪需要去咀嚼,反刍,再咀嚼。 而生命过程,去认识这个我,还需觉察、认识、再觉察、认识。那是一个漫长、循环并且趣味无穷的历程。也相信“我是谁”的疑情将会是一个推动发现与觉察自己的动力!
我是我,
有时候懦弱随和,
有时候勇敢鲁莽,
有时候愤怒自主,
有时候哀伤细腻,
有时候为了安全退缩,
有时候为了成长前进,
有时候自责督促,
有时候懒惰休闲,
有时候 文静审察,
有时候 调皮互动,
还有,还有,
很多矛盾的我,
有我喜欢的,有我不喜欢的,
这些都是我,
都是我重要的资源,
都是我可以去运用的宝藏,
所谓的矛盾,
也意味着拥有双向的能量。
既能互补,也能整合。
在细问“我是谁”,
好像总究找不到我是谁
哎呀!怎么没有答案呢?
好混乱啊!
悬疑着疑问,真难受啊!
问着问着,就让它悬疑着吧!
有没有答案,都不要紧!
沿途得到所谓答案,又要把它放下,
又何有真正的答案呢?
不急着找答案,
让疑情推动着省思自己和生命吧!
我到底是谁! 哈哈!还真不知道呢!
感恩杨蓓教授、感恩萨特尔全人发展协会、感恩参与者共构的能量、感恩自己。
张志伟
写于 Desa Universiti
2013年8月27日
凌晨 1点1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